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聂珍钊教授
1.《德伯家的苔丝》
(英)托马斯·哈代著,王忠祥、聂珍钊译
内容简介:《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绝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不久,安奇尔·克莱尔回国来找妻子,希望她原谅自己以前对她的伤害。但这时善良的苔丝更觉得没有脸面重回克莱尔的怀抱,她懊恼、愤怒到了极点,杀死了毁掉她一生幸福的亚历克。在与克莱尔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五天后,苔丝被捕并被判处绞刑。
作者简介: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代表作品有《韦塞克斯诗集》,《早期与晚期抒情诗》,《德伯家的苔丝》。
译者简介:王忠祥,1931年生于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195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5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进研部”攻读世界文学专业。1956年回华中师范大学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外国文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50余年,出版独著、主编、参撰、参译的学术著作、译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 《查尔斯·伯恩斯坦诗选》
(美)查尔斯·伯恩斯坦著,聂珍钊、罗良功编译
内容简介:《查尔斯·伯恩斯坦诗选》在诸位同仁的参与和大力协助下,经过三年的翻译与修改,现已完成,即将出版,实在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作者简介:查尔斯·伯恩斯坦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唐纳德·里根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语言诗派的代表诗人和诗歌理论家。
译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罗良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英语诗歌、非洲裔美国文学、20世纪英美文学、文学翻译。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3.《20世纪西方文学》
聂珍钊主编
内容简介:《20世纪西方文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第一章20世纪美国文学、第一节诗歌、一概述、二意象派诗歌、三罗伯特•弗罗斯特、四垮掉的一代、五语言诗、第二节戏剧、一概述、二尤金•奥尼尔、三田纳西•威廉斯、四阿瑟•米勒等等。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4. 《中小学生阅读系列之外国经典诗歌珍藏丛书——《拜伦诗选》》
聂珍钊著,杨德豫等译
内容简介:《拜伦诗选(珍藏版)》精选了拜伦的主要佳作。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堂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堂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5. 《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
聂珍钊著
内容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它--聂珍钊自选集》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库”系列之一,全书包括了《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问题研究、比较文学与辩证法》;《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论英语诗歌的重音与重读》等文章。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第1版
6. 《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论文集》
聂珍钊、杨建编
内容简介:《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论文集》是2011年4月22日至24日召开的“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晶,也是“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项目总结。论文集分为“文学史与教材研究”、“教育模式研究”、“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总结报告”五个专题,共收入35篇研究论文、专家访谈、考察报告或总结报告。
《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论文集》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国外考察到国内考察,从理论探讨到实践经验总结,倾注了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和心血。这部论文集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问题的关注、参与和研究兴趣,也标志着我们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已告一个阶段。
编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杨建,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主要从事20世纪西方文学、东方文学、东方美学研究。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7. 《与缪斯同行:桂子山大学生诗选》
聂珍钊、刘渊主编
内容简介:在中秋和国庆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了推动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大家跟随着诗神缪斯的脚步,披着明月的银光,一起来到这个会堂,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今晚的活动一一与缪斯同行:桂子山大学生诗歌朗诵会。
在今年5月,我们已经成功地举行过一次类似的诗歌朗诵,朗诵的完全是由2010级大学生自创的作品。当时参加朗诵会的耶鲁大学文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laudeRawson博士,就曾经高度赞扬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年轻学子,称他们“创造了一种美妙的校园文学文化”.那次诗歌朗诵的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我们从中挑选了近80首诗歌,编辑成册,书名就是《与缪斯同行:桂子山大学生诗选》。不久,这本诗集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希望它的续集会不断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编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刘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8.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福克纳:破裂之屋》:埃里克•桑德奎斯特 (Eric J.Sundquist)著,聂珍钊(丛书主编),隋刚、龙云、滕学明(译)内容简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福克纳:破裂之屋》共分为两部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喧哗与骚动》的神话;死亡、悲痛与类比形式:《我弥留之际》等。作为原著的译著,努力展现原作者鞭辟入里的解析和深邃独到的见解,相信对于国内广大福克纳及其著作的研究者必有裨益。
作者简介:埃里克·桑德奎斯特(Eric J.Sundquist),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尤其对美国种族文化与文学关系有深入研究,著有多部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其中《唤醒全民族:美国文学形成中的种族》(To Wake the Nations:Race in the Making of Amaericam Literature1993)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颁发的“詹姆斯·罗素·洛厄尔奖”(James Russell Lowell Prize);还合作编写了《剑桥美国文学史》(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1995)。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执行主席;1991至1997年间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与文化丛书”总编;199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译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美)帕洛夫著,聂珍钊等译
内容简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是20世纪以来美国诗歌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深入探讨了科学时代诗歌的新特点。由于科学的影响,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技巧以及存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关于诗歌的传统观念遭遇巨大挑战。计算机介入诗人和读者的生活,不仅改变了诗歌文本的形态,而且还使诗人创作诗歌和读者阅读诗歌时能够同文本互动。阅读诗歌不能只是看到诗中使用的词汇,还要看到与这些词汇紧密联系的电子文化。作者从现代科学立场发现了媒介的变化对诗歌产生的革命性影响,重新诠释了视觉诗学。作为译作,《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精确再现了原著的精辟论述,对国内广大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均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Marjorie Perloff玛乔瑞·帕洛夫,美国斯坦福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及南加州大学荣休讲座教授。l993年当选为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席,2006年当选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2008年当选为中美诗歌诗学协会会长。帕洛夫博士是美国最重要的现代派诗歌和当代诗歌批评家之一,对先锋派诗歌(如语言诗等)与各种艺术领域(包括视觉艺术和文化理论)的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出版有十多部专著和近400篇论文,最近出版的著作有《诗歌、诗学和教学辨微》(Differentials:Poetry,Poetics,Pedagogy,2004)以及《非原创的天才:用其他方法创作的新世纪诗歌》(Unorigina,Genius:PoetrybyOtherMeansintheNewCentury,2010)等。l99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译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10. 《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
(美)盖勒特·斯图尔特著,聂珍钊主编,陈晞等译
内容简介:《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于2011年荣获帕金斯奖。这本论著从文体学、语言学、修辞学和叙事学相结合的度,就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笔下的语言表述、暴力及情节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作者盖勒特·斯图尔特采用形义叙事学的方法进行探讨。此法不同于常规的叙事学研究,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和书面形式,较多关注词语的语音效果、谐音的喻意等。作者以开阔的视野、犀利的观点和新鲜的论述角度,提供了一种诠释文学作品的全新的方法论,并且在实际批评的层面,演示了用这种新批评模式对文本讲行的解读。
作者简介:盖勒特·斯图尔特(Garrett Stewart)是美国当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of Arts andSciences)院士。斯图尔特1967年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71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英国文学。他的博士论文《狄更斯与想象实验》(Dickensand the JP:Trials ofImagination)经修改,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74年出版。斯图尔特曾先后仟教于波士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目前是爱荷华大学英语系的教授。从1993年至今,斯图尔特在爱荷华大学教授小说、电影、文本理论等课程。除本书外,他的学术论著还有《阅读声音:文学与声文本》(ReadingVoices:Literature and the Phonotext)(1990)、《阅读之貌:书、画、文本》(The Lookof Reading:Book,Painting,Text)(2006)等。201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编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上海外教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11.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聂珍钊、罗良功、苏晖主编
内容简介:
编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罗良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英语诗歌、非洲裔美国文学、20世纪英美文学、文学翻译。
苏晖,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主要从事欧美文学和喜剧美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合著《执中鉴西的经世致用与近代社会转型》(中华书局2004年版),参加《外国文学史》等8部教材或著作的编写;发表论交近30篇,并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四届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12.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聂珍钊著
内容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把伦理选择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对我国现有文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新观点,如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物质论、文学教诲论等,力图建立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出版信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13. 《哈代学术史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聂珍钊、刘富丽著,陈忠议主编
内容简介: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饮誉世界的作家,一生横跨两个世纪。在维多利亚时期,哈代以小说著称于世;到了20世纪,他以诗歌活跃于英国文坛。哈代不仅是19世纪英国小说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英国诗歌的奠基者。聂珍钊、刘富丽所著《哈代学术史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在对哈代的生平、创作过程尤其是中外哈代学术批评的历史进行细致梳理的同时,也对哈代的文学创作做出了客观评价。第一编为哈代学术史,重点从哈代的生活、教育、职业、创作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成长为一个伟大作家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在不同创作时期学术界对哈代的批评研究。第二编为哈代学术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哈代创作的思想艺术以及其他重要学术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介绍哈代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研究概况。附录部分是重要文献及索引,方便读者做扩展性阅读,也为哈代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索引。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刘富丽,女,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讲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阅读、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为省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题组成员。
出版信息: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14. 《哈代研究文集/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聂珍钊、马弦主编
内容简介:《哈代研究文集》从国外大量研究论文中,精选17篇研究名家如米歇尔米尔盖特、诺曼佩吉、F.B.皮尼恩等的优秀论文编辑成书。所选论文涉及哈代的生平、宗教思想、哲学观念、地方主义、自然和生态、性别与身份等诸多问题,视角新颖,内容丰富,代表了哈代研究的学术成就。论文按作家与创作、艺术、重要小说及《列王》、诗歌四部分分类编辑,便于读者阅读和参考。哈代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地位,研究论文不计其数,读者可在这部译文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化研究。
编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掌研究》(A&HCI)杂志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掌掌料评委、中国外国文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会金长、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掌协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高校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小说、英语诗歌、文掌批评、比较文掌等。主要著作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等。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课题入连“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马弦,女,1963.07生,湖南长沙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出版信息:译林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邹建军教授
1.《江山之助:邹建军教授讲文学地理学》
邹建军著
内容简介:《江山之助》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20卷丛书之一。是作者近年来在比较文学新兴学科文学地理学领域研究探讨的成果集结。该书在关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问题总的框架之下,主要进行了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外文学个案的研究,本书所辑是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相关学术问题探讨的主要论文。
作者简介:邹建军,又名邹惟山,1963年生,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人。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精品课程《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史》主讲教授。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诗学》等论著,《时光的年轮——邹惟山抒情诗选》、《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集》、《此情可待》等诗文集。主要学术领域为文学地理学、文学伦理学、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主要创作领域为汉语十四行诗、辞赋、散文随笔,兼及书法与摄影。
出版信息: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2.《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
邹建军、胡朝霞编著
内容简介:《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易卜生诗歌研究》作者再次聚焦这位北欧文学大师的作品,填补了易卜生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重新解读易卜生诗歌,自然可以得出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结论,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的易卜生研究。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其实用性与有效性可以在此得到检验。作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是一个“伟大的问号”,因此在世界上存在一种重要的文学阅读与批评现象,那就是“说不尽的易卜生”。华中师范大学易卜生研究团队,将坚持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在学术批评领域默默前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编者简介:邹建军,又名邹惟山,1963年生,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人。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精品课程《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史》主讲教授。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诗学》等论著,《时光的年轮——邹惟山抒情诗选》、《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集》、《此情可待》等诗文集。主要学术领域为文学地理学、文学伦理学、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主要创作领域为汉语十四行诗、辞赋、散文随笔,兼及书法与摄影。
出版信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8月第1版。
3.《易卜生诗剧研究》
邹建军主编
内容简介:《易卜生诗剧研究》一书共收录研究易卜生早期诗剧论文37篇,主要研究对象为易卜生早期创作的11部诗剧。依据更好地表现易卜生创作早期诗剧实质,即民族浪漫主义与时代精神的诗化剧化,以及凸显其讽喻现实、探究人性的历史性和哲理性的总主题的需求,编排以大体的剧作写作先后为时序。《凯蒂琳》、《海尔格伦的海盗》在中国易卜生研究中论者不多见,故加强了“量”的力度,《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的研讨,仍作为重中之重,尤其聚焦于布朗德和培尔?金特形象的“本质新探”。此书构架模式以及章节标目,清晰而引人关注,不落臼俗套;学术视野宏阔,评论务实求新;且问题意识浓烈,文本分析精深翔实。毋庸置疑,易卜生的诗剧也是说不尽的,本书问世是良好的开端。
编者简介:邹建军,又名邹惟山,1963年生,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人。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精品课程《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史》主讲教授。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诗学》等论著,《时光的年轮——邹惟山抒情诗选》、《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集》、《此情可待》等诗文集。主要学术领域为文学地理学、文学伦理学、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主要创作领域为汉语十四行诗、辞赋、散文随笔,兼及书法与摄影。
出版信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10月第1版。
杨建教授
1.《乔伊斯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杨建著《乔伊斯诗学研究》(作者杨建)是“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之一,书中以批评史研究、文论研究、“症候式阅读”、“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全面地、动态地考察乔伊斯文论,在此基础上发现、梳理、整合乔伊斯的美学、诗学思想体系。
作者简介:杨建,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主要从事20世纪西方文学、东方文学、东方美学研究。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苏晖教授
1.《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
苏晖著
内容简介:《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作者苏晖)在梳理美国小说幽默传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代黑色幽默小说的关学特征及其时美国小说幽默传统的变异。
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对美国殖氏地时期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以及20世纪文学中有代表性的幽默作家和作品的分析,论述了美国小说幽默传统由萌芽,《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初步形成到走向成熟和多元化发展的历程。下编追溯了英国黑色幽默的萌芽与先驱,重点阐述了当代黑色幽默小说产生的背景和美学特征,并分析了其时于美国小说幽默传统的变异。
作者简介:苏晖,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主要从事欧美文学和喜剧美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合著《执中鉴西的经世致用与近代社会转型》(中华书局2004年版),参加《外国文学史》等8部教材或著作的编写;发表论交近30篇,并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四届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出版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刘兮颖副教授
1.《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
刘兮颖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原型批评、文化学研究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着重探讨犹太知识分子在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伦理困惑和精神危机,以及犹太伦理道德观在美国当代社会受到的冲击及其特殊的启迪和指引作用。论者指出,犹太民族特有的受难意识是在贝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伦理一神教”的思想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以艺术化的方式得以以呈现。对贝娄笔下的主人公而言,如果生命是神圣的,那么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都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活下去是一种道德职责。这正是小说传达出的犹太伦理取向。
作者简介:刘兮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信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