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中心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 > 学术动态
陆建德教授解析钱钟书的批判精神
2010年11月20日
 
    2010年11月19日下午4点,在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邀请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陆建德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钱钟书的批判精神以及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的精彩讲座。二号楼2201教室座无虚席,文学院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以及硕士、博士生齐聚一堂,聆听陆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主持。
 
    陆建德教授祖籍浙江海宁,生于杭州。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1982年毕业后由国家教委选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年底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任文学所所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著有文集《麻雀啁啾》和《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等。
 
    陆建德教授在讲座中,以一种独到的视角,全面而详细地解读了钱钟书先生的“自我警觉”、“自嘲”、“对幽默的幽默”、“远离自我”、“自我分离”等批判精神的实质。陆建德教授认为,钱钟书先生对世俗的世界及其对人的缺点具有非常清醒而淡定的认识,因此常常“朝着无可奈何的人生淡淡地笑”,而不像中国大部分文人般“自恋”、“自傲”、“自比撒旦或者普罗米修斯”。整场讲座充满了陆建德教授深邃而又朴质的妙语,常常引发一串串的笑声。
 
    聂珍钊教授在总结中不无自豪地告诉大家,钱钟书先生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具有深厚的渊源,因为他的父亲钱基博教授解放初曾在我校工作和生活十年。聂珍钊教授给大家讲述了钱钟书先生的几件往事,为这次学术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