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中心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 > 学术动态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2010年11月22日
 
    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和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9-21日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聂老师指出,在21世纪的11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库切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那些以南非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的小说,记述了普通人经历的种族隔离的悲痛历史,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他说,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不仅有国内外知名学者,而且还有许多国内专门从事库切研究的青年学者、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库切小说和文集的翻译者,这充分说明库切在中国拥有众多的读者,表明中国有众多的学者在关注和研究他的作品。聂老师对参加本次会议的所有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给予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最后说,“我相信,在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有关库切的学术会议必将载入史册。”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针对会议的几个主要议题,如“库切作品的文本分析及其批评理论研究”、“库切作品的虚构与真实、传记文学与自传体小说研究”,“后现代批评话语与后殖民文学的发展”、“后殖民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变异及文学创作”、“东南亚文学与全球化中的边缘化问题”、“南非文学与加勒比地区文学的后殖民特征研究”等发言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20日和21日上午的大会发言阶段,英国著名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牛津大学艾雷克• 博埃默(Elleke Boehmer)教授、英国约克大学专门从事库克研究及后殖民批评的德瑞克• 阿特里奇(Derek Attridge)教授和戴维• 阿特维尔(David Attwell)教授、库切的同事及友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语学院苏珊• 考苏(Susan Kossew)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教授、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谭国根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蔡圣勤教授等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在20日下午的小组讨论阶段,学者们争相发言,对库切其人其作以及其它后殖民文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苏晖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苏老师说,此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对库切其人其作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选题覆盖面广,研究角度也丰富多样。二、运用后殖民理论对其他流散作家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予以了富有新意的审视,如从后殖民视角对康拉德《吉姆爷》、乔伊斯《尤利西斯》、拉什迪的《午夜之子》、奈保尔的创作、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等进行了考察。三、对亚非文学的后殖民特征进行了多侧面的探讨。苏老师对承办此次会议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的师生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这次“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第一次专门讨论库切的学术会议,也是亚洲第一次专门研讨库切的学术会议,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对国内外库切研究和后殖民文学研究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