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挑灯看剑说义侠”,陈洪首先便向大家阐释了为何要谈这位“武侠文学泰山北斗”。理由有三:一是金庸尚未过时,仍拥有大量读者;二是金庸的武侠文学已被学术界接受,还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文化中,例如《功夫熊猫2》;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金庸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侠义”即对社会的主动维护,而这正是当今中国的稀缺资源。接下来他分享了自己总结的金庸作品引人入胜的五大法宝,包括精彩的故事、厚重的历史感、细腻的心理描写、广泛而圆融的知识涵摄和巧妙的母题发挥。其中对于第五大法宝,他作出了详细的分类,如“丑小鸭”和“灰姑娘”母题,以白娘子为代表的妖女母题和贾宝玉母题。
其后,他以金先生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与正义感为中心内容,详细阐述作品中的文化底蕴。陈洪认为,金先生充分继承了中华传统血脉,融汇了儒、道、墨三家思想精华,并从孔孟、庄禅两个角度具体论述小说中体现的传统思想,如继承儒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郭靖,又如充分体现老庄自然洒脱的令狐冲等,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彰显了金庸小说正大、飘逸的艺术张力。
陈洪还兴致浓厚地提及到一些穿插在二人之间的小花絮。他风趣地向大家讲述自己出对联将金先生难住,而后又被先生出谜语还击的轶事,引起了听众们的浓厚兴趣,以至于一位中文系学生当场便迫不及待要分享自己应对的下联,这则下联也得到了陈洪的肯定与赞许。
讲座最后,陈洪教授还为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两首诗作为收束,博得了经久热烈的掌声。文院2013级学生郭菡讲座结束后仍在回味:“我从小就一直喜欢金庸的武侠,今天特地赶过来听讲座,陈洪教授讲得简直太精彩,我直听了整场都没有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