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宋炳辉是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方法与实践: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视域与方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想象的旅程》、《都市子夜的呼号:茅盾与上海》、《新月下的夜莺:徐志摩传》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策划主编学术丛书“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24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16卷)、“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丛书”(5卷)等。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外文学关系与比较文学”。宋炳辉教授从现当代文学切入比较文学,将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中外文学关系的相关概念、格局、研究对象和性质前景,指出“中外文学交流史”和“中外文学关系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流”是指文学交往的事实;“交往”包含了“交流”这一概念,并对史实加以阐释,更强调因果、逻辑关系。另外他强调交流是双向的,比如中美关系和美中关系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就有不同的阐释问题的立场。而且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中外文化强弱态势不同。第二部分,宋炳辉教授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来看中外文学关系,指出中外文学边界不清楚是一个事实,所谓的清楚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在第三部分中,宋炳辉教授阐释了中外文学关系三十年来的影响与接受研究。强调了谢天振提出的译介研究,简述了外来文学理论思潮进入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第四点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层次和方法。其中有两种模式:一是历史模式,二是逻辑构架。宋炳辉教授认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民族文学事实联系的材料梳理与分析,文学思潮层面的梳理与叙述,作家的独创性研究与阐述。在本次讲座中,宋炳辉教授将专业知识和生动事例相结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涉及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多方面,开拓了师生的视野。讲座后,宋炳辉教授还与师生进行了问答交流,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邹建军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评价了“中外文学关系与比较文学”议题的前沿性和学术性,认为此次讲座将对我们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