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张福贵教授以研究生如何进行论文选题为突破点提出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的禁锢,勇于对已成定论的学术前提进行反思。张福贵教授指出,几十年来,大量学者持续对30年的现代文学史进行研究,然而与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的研究相较而言,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我们总是在教科书灌输的基本思维模式下对文学史进行千篇一律的书写,这也是造成当前研究生们面对论文选题时题目雷同或无题可选的原因所在。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以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去对待文学史,以阶级观、民族观对文学事实进行筛选、取舍,却忽视了文学史的书写更需要人性观、审美观。张福贵教授幽默而恰当地指出,正如从胯下反看风景一样,我们也需要换个角度对长期以来认为不必证伪的学术前提进行反思,也只有这样文学史研究才能提出“真问题”,文学史观才能有所突破与变革。
紧接着,张福贵教授以自己的学术见解作为例子告诉大家应勇于对既有的学术前提进行反思,变革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针对“现代文学”现有的问题而言,张福贵教授认为应以“中华民国文学”来取代“现代文学”这一意义概念。与“现代文学”这一意义概念相比,“中华民国文学”作为一种时间概念具有多元的属性,而相对减少了文学史命名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其次,以历史时间作为断代是一种最持久的命名方式,具有历史的惯性。纵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几乎都是以朝代和时代为分界点的。同时,时间概念的自然属性为文学史写作的个性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张福贵教授的精彩发言和独到见解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学术热情,大家纷纷向张福贵教授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意见。张福贵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作出了详细的回答,并诚挚地说到同学们所提出的少数民族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是否应当写入“中华民国文学史”的问题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张福贵教授对在场的文院学子们提出了深切的期望与恳切的忠告。最后,王泽龙教授对本次座谈进行了总结。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张福贵教授与文院师生的交流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