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9月9日晚7时,韩国建国大学申寅燮教授做客我中心,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日籍韩裔流散文学中的父子伦理——以李恢成的《跨越流域》和金城一纪的《大暴走》为例”的讲座。陪同申教授访问的还有来自建国大学的尹锡珉教授。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苏晖教授主持,《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教授以及外国文学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申寅燮教授是韩国建国大学亚洲与离散研究所所长,建国大学校师范大学日语教育科教授,韩国日本语文学会长、编辑委员长。1995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韩国硏究财团专门委员、优秀教养图书选定委员会委员、韩国国会图书馆图书选定委员等。硏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东亚离散文学、文学伦理学等。获得韩国硏究财团硏究课题20项以及其他来源资助课题9项,著有《日本近现代文学明暗》(2009) 外11册等,以及《把握东亚槪念的难解性》等论文30篇。
讲座伊始,申教授简明扼要地界定了日籍韩裔流散文学并介绍了《跨越流域》(Watershed above,1992)和《大暴走》(Go,2000)两部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申教授指出,韩裔流散文学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如在中国的韩裔作家主要用韩文写作,而在日韩裔文学一般用日语写成。因此,韩裔流散文学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可以多种多样。然而,日籍韩裔流散文学由于其作家群体和描写对象的特殊性,申教授重点关注作品中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日籍韩裔在日本殖民思想影响压迫之下所面临的多层次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冲突,并且这些问题和冲突通过对父子关系的刻画集中表现出来。从宏观伦理环境看,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对日本的韩裔群体产生了重大冲击。美苏两大阵营将朝鲜半岛分而治之,在日的韩裔也被不同的意识形态分化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原本被殖民来到日本生活的韩裔就已备受歧视,与日本主流社会有着诸多矛盾,二战后这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使得韩裔群体的处境更加艰难,问题更加尖锐,身份更加尴尬。在《跨越流域》和《大暴走》两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都受到父亲的深远影响。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父亲并没有实现身份认同,他们从内心仍然认为自己是韩国人而非日本人。因此他们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身份传统灌输甚至是强加给自己的后代。但是出生和成长在日本的第二代移民却没有父辈的民族情结,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父亲的思想,从而与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并且陷入了身份危机。换言之,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在寻找自我身份、努力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的道路上受到了他们父亲伦理选择的限制和影响。
在申教授的发言之后,在场的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踊跃向申教授请教。有趣的是,申教授博学广识,通晓英、日、韩三门语言,他用英文做出精彩的演说,同行的尹教授则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回答提问环节全场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自由转换,气氛非常轻松活跃。这不仅充分地展现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特色,而且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场讲座,这也给在场众多2015级新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