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学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学术动态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加林•提哈诺夫教授来访
        20151020日,华中师范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办学洽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接待了来自英国伦敦的玛丽女王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加林·提哈诺夫教授。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人员主要有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教授、文学院副院长苏晖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罗良功教授、外事处项目官员曹璐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项目官员张杜娟等。

        本次会议由聂珍钊教授主持,双方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展开了会晤。会议议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双方互致欢迎和谢忱。聂珍钊教授先向大家介绍了加林·提哈诺夫教授,欢迎他首次访问华中师范大学,并感谢他在今年七月邀请了外国文学研究代表团前去伦敦,与他的同事、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官员进行了初步接洽。胡亚敏院长随后致欢迎辞。在欢迎辞中,她不仅向提哈诺夫教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武汉的美食美景,而且向他详尽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悠久的人文历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优势学科尤其在外国文学、现代汉语、马克思主义文论批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情况,期待与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的合作成功。外事处曹老师代表因公务未能出席的张遗川副处长致辞,也向加林·提哈诺夫教授表示了诚挚的合作愿望。加林·提哈诺夫教授也回应了大家的盛情,对他这两天受到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并盛赞武汉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的中心,也是中国人文研究的重镇。

    会议的第二部分主要商讨了合作意向。聂珍钊教授向加林·提哈诺夫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的优长,在《外国文学研究》和《世界文学研究论坛》两份国际性杂志和中美诗歌诗学协会、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会两个国际性学会搭建的研究平台上,就双方可能在研究领域进行的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他希望加林·提哈诺夫教授加入我校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以及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学会,双方能在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究,并建设性地提出能否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召开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会议。除此之外,也希望和对方一起寻求其他合作研究的机会、途径和方法。罗良功教授继而向加林·提哈诺夫教授补充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研的基本情况,华师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本在多个教研领域有很多共享合作,他主要针对两个院系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意向提出了双方互换学生、华师学生单向访学以及研修交流三种形式建议。加林·提哈诺夫教授一一回应了中方代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极为乐意在比较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领域与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将在商讨细节的基础上促成会议等多个活动方式的合作。提哈诺夫教授细致介绍了玛丽女王大学已和中方其他院校合作进行的“1+1+1”和“3+1+1”项目,以及在博士生层次进行的联合培养方式,并主动提出学费部分减免等优惠条件,充分表达出诚恳的合作愿望。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双方还就一些合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会议结束后,双方合影留念。正如聂珍钊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所言,加林·提哈诺夫教授访问我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次会晤不仅为华中师范大学和玛丽女王大学深入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也规划了明朗的发展方向,是双方友谊的见证和进一步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