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通讯员:王树福)“第八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日本北九州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与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巴西、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命题及其批评实践。我校《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苏晖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及副院长李俄宪教授,文学院杨建教授、刘兮颖副教授、王树福副教授等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日本九州大学波潟刚教授主持。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苏晖教授宣读了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领事张映川先生的贺信。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克劳德·罗森教授也发来贺信,他表示,看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壮大,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不断成熟,并开拓出一条跨学科研究的新道路,他颇感欣慰。另外,得知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设“聂珍钊的伦理哲学”专场,他向聂珍钊教授表示热烈祝贺。日本九州大学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府长中野等介绍了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比较社会研究院及大学院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的基本情况,并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意义。他表示,北九州国际会议中心是八年前东亚文学论坛的舞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在此演讲,北九州市还是日本近代文学重要作家的故乡,如森鸥外和松本清张,在这个有着如此丰富文学背景的城市里举行这么盛大的会议具有重大意义。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从理论与思潮的不同定义出发,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用于文学批评的理论,它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拥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人的伦理意识的产生与善恶观念的形成是通过教诲实现的,人通过教诲和学习获得人的本质,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十位世界知名教授做大会主旨发言,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挪威、丹麦、菲律宾及日本,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相关问题展开前沿性的研究。小组发言分32组进行,包括欧美文学组、日本文学组、中国文学组、比较文学组、文学跨学科研究组、儿童文学组、戏剧文学组等。我校所有与会教师均做了专题发言,其中李俄宪教授、苏晖教授、罗良功教授分别进行大会发言或主持。
此次国际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于扩大华中师范大学及《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的国际影响,对于推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及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