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记者 胡找心 通讯员 王青璐)2018年12月7日,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暨“双一流建设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管理教育综合楼103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来自全省近二十所高校文学院和外语学院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外国文学学科与“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开幕式由《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文学院苏晖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厚丰代表东道主对到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会议是学校的一件盛事。大家齐聚桂子山开展对话,既能提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科的教学水平,更能进一步促进湖北外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负责人胡亚敏教授表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会继续为社会贡献有价值的思想,为国家贡献高素质的人才。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聂珍钊教授致辞说,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为中国改革开放、学术发展和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代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对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各方力量表示感谢,并相信通过这次换届选举,外国文学学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会审议通过了第十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党建工作报告、新章程和新会费标准。在长江大学李家宝教授和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主持下,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举手表决通过了第十三届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卸任的老领导聂珍钊、罗国祥、刘永红担任学会顾问。会员代表们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学会的新负责人:会长苏晖、副会长李家宝、任晓晋、涂险峰、刘久明、李定清、罗良功,秘书长杜娟。
新任会长苏晖教授感谢大家的信任,表示会把会长职责当作一份担当,并为发展湖北省外国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将继承湖北省外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将“敢为人先”的武汉“首义”精神发扬光大,并继续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为纽带,以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和中美诗歌诗学学会为平台不断扩大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努力开拓出湖北外国文学的新局面。与会的省社科联学会部文嵘副主任表示,省社科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外国文学学会的工作,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换届后的学会将会结合湖北实际,促进湖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并希望学会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依法办会,进一步完善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学术社团的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钱华志处长在讲话时指出,此次大会程序规范,组织严谨到位,值得肯定,并希望新任领导班子能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建章立制。
大会学术交流环节由湖北文理学院李定清教授和我校文学院杨建教授主持。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在作“走向国际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题报告时表示:“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将会大有作为。中国学术完全可以走向国际并引领国际学术话语。文学伦理学批评今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学者积极研究的成果,今后的发展更要依靠在座诸位的鼓励和推动。”我校外国语学院李俄宪教授作了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与日本文学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日本文学具有通过文学伦理批评进行解释的可能性。华中科技大学陈后亮教授作“理论会终结吗?——近三十年来理论危机话语回顾与展望”主题报告,认为理论失语症是种伪命题。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在题为“外国文学研究的‘四个质疑’与四个自信”的主题报告中,分别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角度畅谈了外国文学研究的美好前景。
大会闭幕式由李俄宪教授主持,新任秘书长杜娟副教授就大会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对鼎力支持此次会议的兄弟院校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感谢和真挚祝福,今后学会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事务,以行动回馈社会。
注:新闻转自“华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