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通讯员:王海龙)2018年10月20日,“边缘与中心”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汉江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主办,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作为省文艺学学会的驻会单位,我院文艺学学科教师们齐赴十堰,与来自全省二十多所高校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讨当代文艺学的“边缘与中心”问题。
开幕式由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王进主持,汉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光录代表东道主对省文艺学学会的各位专家们表示了热情的感谢和欢迎。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汉江师范学院的一件盛事,大家齐聚十堰开展相互对话,既能提振汉江师范学院的办学水平,更能进一步促进湖北文艺学的繁荣发展。
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亚敏代表学会致辞。她对东道主的积极承办和周到布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指出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从创立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三届年会。学会同仁们的凝心聚气,群策群力,使每届年会都非常精彩。本次年会的主题——“边缘与中心”,就是学会立足于当下边缘与中心界限日益模糊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发。
随后的大会发言由我院张玉能教授、黄念然教授分别主持。来自武汉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汉江师范学院的学者们向大会进行了论文汇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们或从”人”的定义出发,努力从中华元典中发掘”人”这一关键词的演变,指出当代大学教学的最重要目标在于”成人”;或以微信这一新媒体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微信传播视域下的文学批评的现状和显著特点;或从系统梳理当代西方文艺伦理学中的”不可能”论、”不情愿”论、”权威有限”论、”语境”论、”严格概念”论、”类欲望想象”论、”类价值想象”论出发,凸显想象在文艺领域中的突出作用及其边界;或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对于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叙事伦理进行了重新考察……论题纵横捭阖,极为开阔,既极具时代感与前沿性,又无不立足于当下着眼于现实。我院韩军老师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于当代中国叙事学立论的研究现状予以的系统性梳理和反思,也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关注与共鸣。
下午,与会专家们分为3个小组,从多个维度围绕当代文艺学中的”边缘与中心”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题目多样,研究方法多元,学术视野前沿,高潮迭起。在最后的闭幕式中,各小组代表首先就本小组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发言。随后,我院徐敏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她用“融、变、化、育”四个字概括了专家们异彩纷呈的发言与讨论,寄望学会的专家学者们继续发光发热,为学会的发展不断添柴加薪。最后,胡亚敏教授致闭幕词。她再次感谢了承办方——汉江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周到服务,指出这次团结奋进的年会,是学会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并表示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做好统筹和服务工作,把学会的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并衷心祝愿学会的年会能够办得一年比一年好!
下午5时半,年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主办方和下届年会的承办方向作为驻会单位的我院文艺学学科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与会旁听的学生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年会的现场学习,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文艺学的魅力,和专家们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