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通讯员:高越)2020年10月20日晚7点,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学家和文化批评家肖鹰老师做客第289期桂子山人文论坛,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文人画中的时间意识”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黄念然教授主持,文艺学教研室刘涛老师、颜芳老师、王海龙老师、李远老师以及武汉大学文学院刘春阳老师等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讲座肖教授以黄公望、倪瓒和徐渭三位古代艺术家为例,解读了他们的代表画作中所包含的时间意识,凸显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时间维度之间的深层关联,可以帮助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
讲座伊始,肖教授通过对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以及中国道家思想之相通处的提摄,指出艺术与时间的统一是中西美学的会通之处。肖教授强调,虽然绘画的构成是非时间的,但绘画的意蕴却是指向一定的时间的,而中国画的精神母题就在于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呈现出“道”的境界。
进而,肖教授依次深入阐释了黄公望、倪瓒和徐渭的画作中蕴涵的时间意识。首先,他以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为例,指出其时间意识体现为时间展开的“大”,“大”是一种自然澄明的境界,黄公望绘画中极其疏松又极其劲道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充分体现了道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时间观;其次,肖教授以倪瓒名作《六君子图》为例,将其的时间意识凝练为“逸气”的时间定格,认为倪瓒画作中大片的“留白”和萧疎淡远的格调指向宇宙的无限深处,映射出其孤高自洁的人格之“逸气”;肖教授还从徐渭坎坷的生命体验入手,结合其《杂花图卷》分析了其画作所开拓的独特时间感正在于徐渭反时间的“狂醉”,认为徐渭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中对线性时间的突破,是其对生命的大解放和大超越的追求。
肖教授渊博的学识,儒雅谦虚的品性,深入浅出、张弛有度的讲述风格给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同学们互动的热情,他还与同学们围绕中西艺术的比较展开了多角度的热烈讨论。
最后,黄念然教授由衷地感谢肖教授的精彩讲解,并对肖教授提出的对“文人画”中时间意识的解读表示认同。黄老师表示,肖教授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所包蕴的时间感的挖掘,颠覆了我们对绘画艺术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的惯常认识,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是用时间来展现空间的,他们画作中独特的时间意识又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古人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境界。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