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通讯员:张莹莹)10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应邀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戴建业教授主持,主题为“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众多师生慕名前来,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本次讲座分为主讲人讲解和答疑互动两个环节,最后由戴建业教授进行总结。
首先,陈教授提出,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文学呈现出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古代的很多诗文作品都是以个体的时代经验作为表现对象。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它基本上是一种现实的精神。接着,陈引驰教授对中国文学“美善兼备”的特点进行了阐释,指出中国传统里美和伦理同时达到顶峰才算完美,才是极致的美的感动和伦理的实现。而杜甫则是“美善兼备”的典型代表,杜甫的诗歌成就包孕古今,在伦理和美两方面都达到完美的境界。
随后,陈教授围绕中国文学“雅俗多元”“虚实相应”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陈教授认为,中国文学的多元性,一方面表现为儒、道、释的共同参与,其中道家与道教、佛教拓展了整个中国文学的空间;另一方面是“雅与俗”的区别,所谓的世俗,不仅指文学呈现的世俗社会的实际状况,更是指那种民间性的、代表了一般历史情感和观念的方面。接着,陈教授讲到了中国文学“虚实相应”的特点,他认为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事理的结合,讲理不是抽象的讲理,而是事中言理、借事表理,事理是相即相容的,在具体文学表达和文学呈现中,在人物故事和整个文学世界中来呈现意义和关怀。
最后,陈教授从“中和之美”与“赓续传统”两个层面对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进行进一步的阐发。陈教授指出,中国人追求中和之美,与此相应,中国文学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上强调“发乎情、止乎礼”,这是其“中和之美”的体现。接着,陈教授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学的“赓续传统”。他认为中国文学对于传统高度尊重,中国的文人一再回到古典中去寻找灵感,从文学的构思、想象,到精神的源头、开拓的支持,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运动历来未曾断绝。
陈教授渊博的学识和宏通的视野带给同学们极大的启发,也有不少同学产生疑问,因此在答疑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热情高涨。陈教授耐心、详尽地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