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1年11月12日上午九点,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湖北之声副总编邓秀松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做题为《记者的现实姿态》的讲座。讲座由来自文学的张德华教授主持。
邓秀松从事新闻工作已有27年,计有89件新闻作品及论著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18件。在刚刚颁布的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名单中,一举夺得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曾被授予“湖北广播电视杰出青年”、“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当选为湖北省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多家媒体和电视专题片《青春驿站》详细报道过其事迹。
在讲座中,邓秀松先指出当今部分记者的不足之处,他说:“现在记者写的东西缺少针对性,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脱离实际,远离群众,没有真正反映群众的需要。”并就如何对记者这一角色进行准确清晰的定位提出现实的思考。他提出,转型时期的中国为新闻事业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素材,新闻的繁荣映衬的却是现实的不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新闻是为了解决现实的矛盾,它已成为执政环境,是传达民意的空气,无处不在。提到“如何看待新闻力量 ”新闻涉及问题多,参与人数多,通过披露黑幕等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
对于如何把握记者的立场,他说道“从劲锐火爆到理性,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媒体,既是党的喉舌,也是社会的良心,即追求速度,也要思考,即追求自由又要承当责任。如此我们就能做到劲锐又安全”。关于记者的现实姿态,他希望记者能够热爱生活,做推动者;热爱事业,不甘平庸;要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耐力,以专一做新闻,专业做新闻为己任,追求真相,推动国家,社会和公民进步。
邓秀松感慨大学生活非常宝贵,出身社会就会被生计所累,无暇细细思考。据悉,邓秀松和湖北之声的其他记者在今后一年中会来华师讲课,给予同学们新闻方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