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1年11月28日晚7点,第三届文史大讲坛在8号楼拉开帷幕,文学院戴建业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魏晋之际世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选择”的讲座。晚6点,8号楼的416教室已经座无虚席,同学们早已耳闻戴教授的学识,都想借此机会近距离感受一下戴老的学术风采。晚7点,戴老准时到来,看着同学们殷切的眼神和纯真的脸庞,他报以谦虚的微笑。
讲座伊始,戴老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这场讲座的目的,“我主要是想通过这场讲座来让大家了解古人怎么思考,从而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准则,找到自己在现实社会的位置”。戴教授从个人与国家的疏离、思想上的叛逆、追寻理想人格三个方面阐述了魏晋世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选择,他选取嵇康、陶渊明以及王绩等魏晋时期的杰出人物为例,指出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这些杰出人物如何通过各自的文章传达出自己的价值取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说到陶渊明时,戴老充满钦佩之情,既仰慕陶潜的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又向往陶潜诗句中所描绘的田园牧歌。但是,在仰慕的同时,戴老对陶渊明也持一定的批判态度,他认为,陶渊明归隐山林,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虽“不为五斗米折腰”,却难掩用道德的旗帜为自己的消极正名。并进一步指出,在归隐的道路上,陶渊明算是比较折中的一个,他在和政治保持距离的同时,并未脱离社会。而王绩则走向了一个极端,完全脱离了社会,“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戴教授指出,在保持“真”的同时,要有策略性和技巧性,尽力做到陶渊明诗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戴教授在讲座中时而做几个夸张的手势,时而问一句“听明白了吗”让同学们倍感亲切,课堂上不时传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戴教授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会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