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1年11月27日下午15点,韩维志老师在九号楼201教室举行了主题为“古代文学研究和科研立项申报”的讲座。来听讲座的学生挤满整个教室,整个讲座过程都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
讲座一开始,韩维志老师就讲了学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进行科研申报。针对科研立项问题,韩维志老师开门见山地讲了现实中科研立项存在的弊端。他说:“现在许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热衷于科研,而是拿钱买个版面。”众所周知,科研立项是有国家资金将支持地,这也就是造成现实中很多学生进行科研立项的功利性因素之一。对于科研立项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选题问题,韩老师解释说:“许多学生只是单纯的找老师签字,忽略了与老师的沟通商量,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选题方面得不到老师的的意见与建议”。韩老师强调说:“要重视与老师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科研”。对于科研立项所要注意的问题,韩老师提出要态度端正、注重细节。对于科研立项中A、B类的申报,他还强调说:“内容中要有调研和注明研究团队”。韩老师还给在场的学生忠告:希望学生利用科研费用买书充实自我,认真搞研究,那才是真正的有科研意义。
接着针对古代文学研究,韩老师说道,古代文学研究这个主题广,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而他是主要研究先秦文学的,所以就讲先秦文学中的《诗经》。对于《诗经》,他并没有直奔《诗经》这个主题,而是通过举研究《荷马史诗》的帕利-劳德的例子来引出《诗经》中的“套语”和“套式”现象。对于《诗经》中的“套语”与“套式”,韩老师解释说:“‘套语’与‘套式’并不只是口头文学才有,书面文学也同样存在,并且套语与套式的用法也不是生搬硬套。”
结束了“套语”与“套式”的讲解,接下来就是互动环节了。针对科研立项中的疑惑,在场学生们都积极、具有针对性地向韩老师提出问题,有个学生问:“韩老师,对于科研立项中的选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选题有没有价值呢?”对于这个大家普遍疑惑的问题,韩老师解释说,一,要勤查资料,查了资料才知道自己的主题有没有价值;二,找老师商量,毕竟老师是学者也是从事研究方面的,会对学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学生向韩老师问了有关如何调配阅读时间 ,这么多的书例如中国文学史等书籍该着重阅读哪些方面等问题。韩老师都一一为他们解答,帮助学生走出迷惑。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