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1年6月25日晚,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赵昌平教授在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名为“意象三题”的讲座。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戴建业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赵教授以《爱莲说》、《病梅馆记》和《湖心亭看雪》三篇短文为例,探讨了有关意象的问题。
赵教授首先阐释“什么是意象”。他说,意灌注于象即为意象。意象包含着情意、情趣,是作者特定的性情投诸物象而形成的情与意的融合。意因物而起,与物婉转贴合,可意会而难以明说。赵教授说,周敦颐倡导“至正而明达”、“格物致知”的儒学观念,与“菊”代表花中隐逸者不同,“莲”代表着入世的情怀,代表儒家温润、中和、敦厚的君子人格。
赵教授还指出,事物形态的多样性和作者情性的复杂性导致同一物象具有多种意义,每种意义产生后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新的意象的产生而消亡。此外,由事物某一种属性而产生的意象会因作者在特定时期的特定性格而改变,产生一个意象群。作者对意象的承继或革新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即他在某时某地的心情在外物上的投影。赵教授探讨了从《诗经》以来“梅”意象的意义流变,他还结合龚自珍的个人经历和心态变化,解读《病梅馆记》所承载的作者内在的心理冲突与变化。
赵教授还分析了《湖心亭看雪》中语言运用之妙,解读出作者张岱“痴”的境界,即类似于庄子与天地造化为友的境界。
最后,赵教授总结说,首先,文学意象由语言构成,论及意、象、言皆须从语言入手。其次,意象是通过感性,将物与我的对待转为言与意的对待,二者虚实相对,无言意无从说起,少意言则无统率。第三,文学不同于造型艺术,它通过语言将一个个层面显性展现开来,意其实包括表现物象的修辞层和表现结构的脉理层两个层面。最后,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这种矛盾构成了文学最大的魅力。
戴建业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赵教授在讲座过程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体现了渊博的学识,值得我们敬佩,同时也鼓励广大学子多多像赵教授致函请教。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顺利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