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1年3月28日晚7点,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院长斯科特·拉什(Scott Lash)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民安教授的陪同下,于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海盗现代性”的精彩演讲。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副院长苏晖教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黄念然教授以及其他老师和同学出席和聆听了讲座。
斯科特·拉什教授是目前英国和欧洲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学贯中西,理论著述丰厚,目前已出版了20多部著作,有多部被翻译成中文,包括《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The End of Organized Capitalism)(江苏人民出版社)、《自反性性现代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与吉登斯·贝克合作,商务印书馆)、《信息批判》(Critique of Informa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商务印书馆)、《全球文化工业》(社科文献出版社)以及A Different Rationality、Global Culture Industry、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Another Modernity、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等书。目前拉什正忙于撰写新书Intensive Culture,近年来开始展开对中国的都市研究。
斯科特·拉什教授就“海盗的现代性”这一新话题,围绕中国、印度等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古典制度经济学规范的现象进行阐述。他的讲座内容和主要观点包括:第一、所谓“海盗现代性”,指违反规范和形式的行为。所谓规范,是指对体制和制度的违反。而正是古典现代性造成“海盗现代性”。制度会造成不良后果,带来“海盗”式的违反。第二、旧式自由主义涉及对产权的竞争,而新自由主义主要是关于知识产权的竞争。新自由自由是关于失败与垄断之间的对抗。古典现代性有垄断,没有竞争,而新自由主义既有垄断又有竞争。而正是新自由主义的垄断行为带来了人们盗版侵权的“海盗”行为。第三、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发展是一种“海盗式”的发展模式,即建立在对公共财产、知识产权、资源的共同拥有的基础之上。这种发展模式目前是积极的;第四,发展过程中需要违反(violate)和超越(transcend)古典现代性和旧有制度经济学的陈规,同时需要结合外部条件和因素(externality),例如像环境、信息、以及中国的“关系文化”(例如送礼文化),使制度经济和文化模式共存,让公共资源能为个体利益服务(privatization of the public);第五,“海盗式”的模式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对制度经济规则的适度违犯具有积极作用。
拉什教授在讲座中使用中、英双语交替进行。他那幽默而具有表演风格的讲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加之有文学院博士生艾士薇担任翻译,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拉什教授回答了来自文学院以及经济学院老师和同学的提问。
讲座支持人胡亚敏教授最后作了总结,她认为拉什教授是从批判现代性的角度和立场,来反思西方许多问题。胡教授认为,由于现代性的概念是由西方传入,能否解释中国的现象,对中国的问题是否适合,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