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您现在的位置 > 研究方向
我院文艺学教师齐赴孝感与省文艺学学会专家畅谈七十年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讯员 米歌)2019年11月23日,“1949-2019七十年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主办,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省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承办。作为省文艺学学会的驻会单位,我院文艺学学科教师同来自全省近二十所高校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讨七十年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的相关问题。

13D87

开幕式由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院长李明清主持,湖北工程学院副校长覃彩芹致欢迎辞,代表校方对省文艺学学会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亚敏代表学会致辞。她首先感谢了东道主的周到安排,并希望大家利用年会的机会加强交流,碰撞出理论的火花。本届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的主题是七十年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她提出要切实研究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教授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学界应当建构文艺学的中国话语,既要以中国的传统文论为基础,又要积极吸收西方美学的精华,打造中国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与美学。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余志平代表承办方对学院的历史和现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开幕式后,湖北工程学院院党委书记彭瑜与与会代表亲切合影。

1773F

大会发言由李建中教授、蒋济永教授主持和点评。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的10位教师作大会发言。他们或细致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善美文艺思想的内涵及其中国化历程;或针对萨特的“实践文学”理论,考察实践文学中的技术、萨特对媒介技术的态度以及媒介技术对萨特文学实践的影响与改造;或从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再反思出发,针对古代文论“被改造”、“被激活”的现象,指出要避免对古代文论的强制阐释;或以数字技术以及技术修辞为背景,系统阐述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媒体对当下的文艺生态的影响的问题;……论题既贴合时代特征,彰显思想前沿,又立足当下,具有现实针对性。我院孙文宪教授从文艺学研究的知识语境的角度切入,以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互文性为例,指出文艺学研究的视野应与新的研究语境相结合,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关注和共鸣。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学者们对学生的提问如重复叙事问题、文学的时代性问题以及技术媒介问题等做了进一步阐释和解说,会场不时爆发出掌声。

下午上半场,与会专家分小组讨论,从多个维度对七十年文艺学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展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各位代表言谈热切,会场高潮迭起。在最后的闭幕式中,各小组代表就本小组讨论作了总结发言。随后,我院徐敏教授代表秘书处就学会年度工作做了总结汇报。接下来为退下来的学会领导的寄语时间,孙文宪教授动容地回顾并肯定了文艺学学会十五年来的成长和建设,邓新华教授将则通过“怀念”、“感恩”、“祝愿”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参与并见证学会发展的感受,向学会表大了深深的谢意。会长胡亚敏教授、副会长李建中教授为孙文宪教授、邓新华教授颁发了荣誉副会长聘书。李建中副会长发表了闭幕致辞,他风趣生动地将致辞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会传统,后来居上,只争朝夕。既有对学会传统研究的拳拳肯定,又有对年轻学者的真切鼓舞,他再次寄愿学会的年会能够越办越好!

7AAEB

下午5时30分,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15届年会圆满落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会议既有厚重的学术含量,又饱含浓浓的深情。与会旁听的学生们也表示,通过本次年会的现场学习,他们充分领略了文艺学的学科魅力,并在专家们严谨认真、务实求是的学术态度的感染下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