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的前身为“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目标定位
追求理论创新,通过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强调批评实践,通过对当今文学创作特别是对湖北文坛发言,通过参与我省新闻、影视与出版等事业的建设,为湖北省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重视信息库建设,通过建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为湖北省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建设提供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基地。
二、人才队伍
中心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人事编制,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50岁以上的16人,40-49岁的16人,30-39岁10人;博士39人,硕士3人。
三、研究特色
20年来,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通过整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新闻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同时聘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外文学批评比较研究、文化传播与影视批评、湖北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整体学术优势。
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与特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学术中的生长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回答新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次,通过“文学批评”这个与中国当代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研究领域,将高校的文学批评研究与我国我省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文化政策建议。
四、社会服务
本中心积极参与湖北省文学创作批评研究、新闻与影视戏剧评论,不断密切与湖北作家、影视工作者、及艺术家群体的关系,对于他们的作品及时展开探讨,扩大其影响,总结其特色,发现其不足,共同探讨文艺发展的方向,在编写《湖北文学史》、研究湖北作家和批评家、新闻与影视评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中心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整理与开发。中心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荆楚全书”的部分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省林业厅、省诗词协会合作,编写“林海诗情丛书”,努力为建设文化湖北、生态湖北做出贡献;2013年牵头成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基金”。
本中心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文化咨询与对策研究工作,如为武汉市委宣传部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撰写保护规划报告等。
五、基地主任
胡亚敏,女,1954年4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六、中心网站
http://www.literarytc.cn
2019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韩国际影视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我校副校长蔡红生,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罗贻文、副院长彭涛,文学院副院长余一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张阿利,韩国东西大学副校长金彦河,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原主编王志敏,中央戏剧学院原电影电视系主任路海波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百余名中韩两国影视学术研究专家学者和代表与会,开幕式由彭涛主持。论坛围绕“中韩影视的生态变革和内容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对新时代中韩影视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进行分析与展望。
蔡红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隔海相望的友好国家,中韩两国频繁互动交流,影视产业的合作对话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主线,本次论坛是跨越了地理边界、资本市场、民族文化等内容的产业合作与学术交流,更是构建中韩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余一骄谈到,影视作品既是艺术,亦是文化的使者。2019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辰114周年,同时也恰逢韩国电影诞辰100周年,在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搭建中韩两国的影视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两国影视研究、推动两国影视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罗贻文指出,中韩两国在儒家文化背景、情感认知结构和民族审美观念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在现代性的追求上互利互补,此次论坛的丰富成果将为中韩两国的影视实践提供借鉴。
开幕式过后,专家主题发言和三个分论坛陆续进行。会上,各位专家介绍分享自己最新的学术见解。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教授从“中韩电影共同体”这一概念出发,在产业聚集和文化认同的交互视野中,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和好莱坞霸权格局之下的东亚电影前景与未来;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张阿利教授就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韩电影的融合发展发表见解,从技术融合、技艺联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如何创建中韩两国影视文化共同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晖教授以两个讲述中国故事的韩国纪录片为例,分析韩国意识形态和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本届论坛由文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邀请到在中韩两国国影视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分享,包括韩国电影振兴协会研究部部长朴喜晟女士、韩国釜山大学文宽奎教授等5位韩方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李道新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俊蕾教授等众多国内影视学术专家。